
集團公司創始人、黨支部書記呂德坤參加《奮斗的足跡》新書發布會暨“四千”精神踐行者座談會
發布時間:2024-11-18 09:28
什么是“四千”精神?弘揚“四千”精神有何現實意義?如何更好地傳承“四千”精神?11月15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的《奮斗的足跡》新書發布會暨“四千”精神踐行者座談會在人民日報社召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第十五屆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第十六屆中央專職副主席曲鳳宏,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首映、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余繼軍、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等領導出席,與有關專家學者、浙江省企業家代表就如何發揚“四千”精神展開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第十五屆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表示,“唯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實現夢想。”指出,浙江企業家夜以繼日地奮戰,為突破困難、贏得市場、奠定基礎,他們以千辛萬苦,推動浙江偉業不斷前進,以開放包容胸懷、互利共贏理念、銳意進取精神與務實苦干意志,將浙商精神發揚光大,推動浙江明天更美好。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首映致辭時表示,《奮斗的足跡——“四千”精神的踐行者》不僅鐫刻了國家發展歷程中的輝煌瞬間與卓越身影,每一章節均凝聚著汗水與智慧的甘露,映照出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深入挖掘幾代浙商企業家成長的文化基因,生動闡述“四千”精神的發展脈絡。他表示,“四千”精神從浙江走向全國,在各地生根發芽,被注入更多活力,被賦予更多時代意義。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表示,“四千”精神不僅是浙江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它象征著一種敢闖敢拼、堅韌不拔、善于突破和敢為人先的干事創業精神。用書籍講述浙商企業家的奮斗歷程,書寫“四千”精神在當代社會的生動實踐和傳承,就是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的奮斗精神和創新意識,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勇氣闊步向前,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會上,《奮斗的足跡——“四千”精神的踐行者》一書的作者,人民健康工會主席汪李萍講述了圖書寫作的背后故事,表示,這并非一部歌頌英雄的華麗篇章,而是一部基于事實、貼近生活的真實記錄。通過這些故事,描繪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努力奮斗、穩步前行的堅韌與執著,以期將“四千”精神發揚光大。浙江新時代京浙人才協同發展中心主任王一對《奮斗的足跡——“四千”精神的踐行者》一書的名字贊譽有加,他從“變與不變”“爭與不爭”“為與不為”三個方面,展開講述“四千”精神的內核品質,致敬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代表圍繞“四千”精神作了交流發言,一致表示要完整、準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四千”精神。
集團公司創始人、黨支部書記呂德坤艱苦創業和胸懷“靠黨起步、靠黨發展、靠黨壯大”的“三靠”感恩情懷,拼搏奮進、勇于實踐的事跡入選《奮斗的足跡》一書,并應邀參加《奮斗的足跡》新書發布會暨“四千”精神踐行者座談會。
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奮斗的足跡》,聚焦“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講述20余位浙商的奮斗故事,深入挖掘并展現“四千”精神的深刻意義和當代價值。